如何預備過復活節
想到復活節許多人共同的困惑是:為什麼復活節沒有固定的日期?聖誕節每年固定在12月25日,但是復活節每年的日期都不同,這是由於耶穌是在猶太人逾越節前一天被捉拿,推算耶穌受死及復活的日子必須以猶太人的逾越節為凖。猶太曆法計算每年的逾越節日期也不固定(就好像華人以陰曆推算春節,每年中國新年的日期都不一致),因而每年慶祝復活節的日期也都不一樣。現今統一的算法是以每年春分之後的第一個滿月之後的第一個週日為復活節。以今年為例,2014年3月20日為春分,4月15日為春分後的第一個滿月日,4月20日為滿月後的第一個週日,所以4月20日是復活節。
由於東方正教教會 (Orthodox Church) 及西方教會 (Catholic church) 採用不同的曆法,以致一年可能出現兩個復活節。西方教會及世界各地(包括我們華人)通用的陽曆(或叫西曆或主曆)屬於 Georgian calendar (一年有365.2422天);而東方正教教會採用舊式的羅馬曆法叫 Julian calendar(一年有365.25天)。這兩個曆法的不同使得東方教會每年慶祝復活節的日期比西方教會晚了約一週、四週、或五週。 不過今年很特別,東西方教會的曆法都同時訂在4月20日為復活節。
Ash Wednesday
早在初代教會時期,信徒便在復活節之前禁食或舉行一些活動以預備復活節的到來。約在西元第七世紀開始,東西方教會都在復活節前40天開始一連串的禮儀,名為 Lent。Lent 原為條頓語,翻譯成英文後意思是"禁食四十天" (中文翻譯為"大齋")。不同教會舉行Lent 的天數及方式有所不同。通常開始Lent 的那天,有些教會會舉行特別的崇拜,並在每人的額頭上用黑灰劃個十字架,名為 Ash Wednesday。蒙灰是猶太人表達傷痛懊悔的方式,約伯記裡約伯的表現是典型的例子。Ash Wednesday 主要是提醒信徒要在神面前為自己過去一年來的罪向神認罪悔改。(今年的Ash Wednesday 是3月5日)
禁食雖然是Lent 的重點,它並不意謂著40天都不吃不喝,而是不吃肉只吃蔬果牛奶及魚;有些教會傳統是一天只吃一餐正餐,其餘以簡單的蔬果飲料為主。不同教會有不同的方式並不統一。如此禁戒日常習慣的飲食,目的是導引人更專注於默想及悔罪。現今也有人在這40天不禁戒食物改以禁戒自己常有的習慣,例如:不喝酒、不看八卦新聞、不打電玩、不看電視、不使用FB⋯⋯以此操練自我節制也是很有意義的方式。
simnel cake
Lent 開始的第四個主日稱為 Laetare Sunday/Refreshment Sunday,laetare 拉丁文為喜樂(rejoice) 的意思。當 Lent 節期進行了一半,Laetare (喜樂)提醒信徒不再著重於自我的懊悔,轉為期待復活節的來臨歡欣喜樂。這天按英國人的傳統會吃 simnel cake (以白麵粉加水果及杏仁做成的蛋糕)來為還有一半日子要守的 Lent 加油打氣。(今年的 Laetare Sunday 是3月30日)。
到了復活節的前一週主日開始,便有一連串的活動,以紀念耶穌在世最後一週的生活。
首先是 Palm Sunday 主要紀念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時,路人以樹枝夾道歡呼耶穌的進城(馬太福音21章)。
到了週三是 Holy Wednesday,這天被認為是門徒猶大賣主的日子,所以也稱為 Spy Wednesday (馬太福音26:1-5; 14-16)。
週四是 Maundy Thursday ,maundy 是濯足或洗脚的意思,為要紀念耶穌在逾越節前晚餐時為門徒洗脚的榜樣 (約翰福音13:1-15)。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Dv6i9VMAtHVsklJ9rxlSk9wuDOZSBoQHDrUHoDfEA_VQXc1aaa6cshX4AgBuC-l2GVr11iBCwTTt70yCA2dTAL2yDHjQhYUSd2DVcybOpH2saE7FD7N2Df-L1yMXzmUDEga2cs5WOQo/s320/9755C237-CB62-4A7D-86CE-6EC9FAC048E2.jpg)
Jesus Washing Peter's Feet, 1876, Ford Madox Brown (1821-1893)
週五是 Good Friday,中文稱之為受難日,紀念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為人的罪代死 (馬太福音27章)。
The Arrest of Christ, c. 1304
(Kiss of Judas), Giotto (c. 1266-1337)
週日便是 Easter Sunday,也就是復活節了 (馬太福音28章)。英國人的傳統是在復活節那天吃一種麵包叫做 holy cross bun,這麵包圓圓不大,上面有一個十字架象徵耶穌的受難復活。
holy cross bun
了解了復活節日期的制定及習俗之後,下一個問題是:如何預備自己過復活節?對新教(基督教)信徒而言過復活節就像為一個人慶生那樣:吃彩蛋、唱一些和復活節有關的詩歌 (推薦: CBCGB COM教會詩班的獻詩,"因衪活著" Link)、對弟兄姐妹說一聲 "耶穌復活了!" 有些教會在復活節當天舉行洗禮、或在教堂外的草坪為小孩舉辦 "滾蛋" (egg rolling) 活動,象徵那塊封住耶穌墳墓的大石頭滾開了⋯⋯。復活節過得很歡樂是應該的,因為耶穌從死裡復活,使我們的罪得蒙赦免,並得到永生的生命,值得宣告及歡呼!
除此之外,另有一件值得我們學習的事:效法耶穌的自我捨棄(self-denial ),為要給予別人祝福。
現任天主教教宗法蘭西斯 (Pope Francis)以哥林多後書 8:9: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 為文勸勉信徒過 Lent 節期的這段日子,思想耶穌為人代贖罪的需要,捨己降卑為人,使人因而罪得贖並得豐盛的生命。他也鼓勵信徒學習耶穌捨己的榜樣,想想有什麼事是可以為週圍的人做的,使別人因著我們的捨棄而得到祝福。他說道:"Lent is a fitting time for self-denial; we would do well to ask ourselves what we can give up in order to help and enrich others by our own poverty. Let us not forget that real poverty hurts: no self-denial is real without this dimension of penance. I distrust a charity that costs nothing and does not hurt." (全文請按 Link)
若我們按教宗的教導去行,會是件很嚴肅的事。因為教宗並不要我們寫個卡片或買個禮物送人,像過聖誕節那樣花20美元買個禮物意思意思。他所教導的 "給予" 是為了別人,願意放下自我,以使別人的需要得到滿足。我們願不願意捨棄買一個200美元的名牌衣物,而把錢轉送給有需要的人?願不願意捨下玩電玩看網路八卦的時間,改為多陪伴家人或朋友?我們是否願意放下自己的恩賜,不以恩賜來考量服事,而以別人的需要努力擺上自己?這樣的給予需要付上捨棄自我的代價,是會心痛的!也唯有當給予感到心痛時,才能體會一點耶穌為了使我們富足卻成為貧窮的涵意。
預備復活節的來臨,我們需要花一些時間在神面前省思自己過去一年有無得罪神得罪人之處,需要為此悔改更新;我們也可以藉此找出一件學習自我節制的事,操練40天不做它也不會對我們帶來什麼影響;我們更可以學習為別人做一件事,是一件需要付上代價的給予,以此體會耶穌基督的捨己。當然,我們也不忘吃些彩蛋、蛋糕⋯⋯以歡慶耶穌從死裡復活!
(本文原載於筆者先前的部落格 3/2014)
Comments
Post a Comment